首页 >> 集团概况 >> 校史馆 >> 详细内容
我和秀水三十年
日期:2023-12-07 15:11:49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83

我和秀水三十年

 

 

1993年我到秀水中专兼课,至今30年。30年来,在“办优、办特、办新”的办学理念爱心、严管、优出治校方针下,秀水学院的发展令人瞩目!教学规模从当时的三个班级两个专业到现在的三个校区几十个专业,专业教师从当时的几名、几十名到现在的几百名……我为秀水的今天感到高兴自豪同时也为我自己在秀水的成长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到秀水兼课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拿一份讲课金,上完40分钟的课。只是一次偶然与老院长相遇,让我有了“很多的想法”。

那还是在洪波校区。天上午,我上完课刚下楼,陈善老院长迎面走来,满脸微笑,一把握住我的手,热情地说:杨珺老师你好!谢谢你来上课,谢谢你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我先是一怔她就是院长吧!出于礼貌,我赶紧说:不用谢不用谢,这是应该的。院长的手非常柔软,眼神格外亲切。握着手,看着她,一种被尊重的感动油然而生:我只是个兼课教师,院长都能记着我的名字,除了待人热情,握手之中有对教师的尊重、对教育的重视!她把“兼课”赞誉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把兼课教师当做尊重的对象——这是怎样的情怀啊!而我,身为一人民教师我的教育胸怀在哪里感到惭愧!

从这以后,我把“兼课”当作了我教书育人的一部分。

记得在艺术系兼课时,有一次,学生打架过分了,系领导郁建萍、周秀月老师准备请家长一起来校处理这件事,但双方家长都不愿意“低头”,不愿意来学校处理事情,都要对方道歉。我知道后,主动向系领导提出通过家访解决问题的思路。晚上,我和系领导一起来到学生家里,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个孩子打架,冲动是主要因素。如果我们能坐下来,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办法。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孩子不能复学,岂不是损失更大吗?两个小时后,家长终于答应第二天来学校了。第二天,系领导告诉我,家长见面时,双方家长都主动向对方表示了歉意,没有医药费的纠结,也没有“谁先动手”的纠结,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件事情。其实,在这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我只是一个兼课教师,没有加班补贴,没有课时增加,但却帮助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我愿意!

2011年,我退休。秀水人文系学前教育专业设置初期,我被院长“返聘”了。退休前,我在秀洲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那时,我们学校除了教师进修外,还有三年制的幼师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我一直从事幼师专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退休时,我们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全区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上,幼师专业不再招生,但是从市场角度看,嘉兴市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为了我一直热爱的幼教事业,我与老院长聊了这个想法秀水正值学前教育专业初创时期,目前的幼教事业需要大量教师,我愿意来秀水,可以用二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积累,在秀水这个平台上,继续为幼教事业奉献余热

来到人文系,惊讶于系里的“三巨头”——祝红、张露、邱莹莹,我感到了责任与压力!但是,一个学期后,三个小姑娘的工作热情、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和教师们的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特别是学生们的勤奋好学,一起感动了我,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于是,本着对教育的热爱与责任,我和三位系领导一起为秀水学前教育的未来操心。我们坐下来,分析学前教育发展的可能性。我很欣赏这三位科班出生的系领导,很多问题们都能达成共识。我们发现当时嘉兴学前教育面临两大难题:第一,幼儿园特别是优质幼儿园太少,家长普遍感到幼儿“入园难”,扩建幼儿园势在必行;第二,随着幼儿园的扩建,幼儿教师缺口一定大,幼教队伍的扩充势在必行于是,我们坚定了办好学前教育的信心。

但当时,学校教学的硬件软件都明显不足,生源质量又是个棘手问题。要办好这个专业,就像“砻糠搓绳”啊!但既然方向明确,信心已有,那么,撸起袖子努力干就是。

怎么干呢?

首先,我们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当时条件的限制,我们面临师资不足和功能性教室缺乏两大难题。如音乐、舞蹈、钢琴、美术课几乎没有条件开设。2010年开始,学校逐步改善了硬件设施,陆续设置了舞蹈房、琴房、画室等,为学前教育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基础。至于师资问题,一方面,我求助曾经的同事、朋友及已经在幼儿园管理岗位上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兼课”解决师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在助力学生成长的同时,努力地成长自我。在这期间,我自工作是认真的。我与老师们一起听课评课、修改教案,写论文做课题,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努力工作!

其次,我们在关注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发展。教学硬件可以靠学校解决,但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靠我们来保证。如果没有专业技能,如何保证学生“进得来,出得去”?如何提高学生适应幼教岗位的能力?如何使学前教育专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那么,“学得好”是关键。我们开始借助于每年一次的“嘉兴市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节”,强化学生的音乐、舞蹈、钢琴、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促使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终于走过了从与奖牌无缘到拿下金牌的成长历程;系里开展了每年一次的“迎新晚会”“毕业汇报作品展”和“毕业汇报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们“上台亮相”展示自己;开设“全国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培训,强化学生的听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具备适应幼教岗位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直接改变了学生就业状况。我们的毕业生去幼儿园应聘,从“不受待见”变成了“热烈欢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改变,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的提高。

第三,我们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安排。我认为,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对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专业发展基础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见习实习任务,我们制定《秀水中专学前教育见实习守则》,规范学生们在见实习期间的言行举止;编印《秀水中专学前教育见实习手册》,呈现学生们见实习期间的表现;提出见实习期间的教师下园听课要求,及时掌握学生们的见实习情况;通过“阳光使者群”,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见实习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我对学生见实习工作是很重视的。我曾向三位系领导提议: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老师下园,走访每一所幼儿园,面见每一位实习生。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情况,又可以了解幼儿园对毕业生的要求。很快的,系教务处在教师课时量很重的情况下,安排教师下园。在学生见实习期间,每次下园,我都认真听学生试教、与学生座谈、向指导老师了解学生情况,并且做好笔记,返校后完善教育教学。通过这样的下园,我们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有效地改进了专业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走上幼教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

2011年,我们还通过对学生见实习有效性的研究,完成了《提高幼师生区域活动见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市级规划课题。后经修改完善,2014年,发表在省级刊物《新课程》总第299期中旬刊上。

再者,如何让学生在“进”的前提下“出”呢?刚开始,我们的毕业生确实不受幼儿园欢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职校招生很难,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社会对职校毕业生有看法;二是当时社会普遍认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不能与普通学校相比。因此,幼教队伍不欢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加入。社会的偏见,限制了人们的认识我们觉得,要让我们的毕业生“出得去”,改变“不受待见”的现状,除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外,还要让幼儿园了解我们,认识我们,改变社会对我们的偏见。于是,我们在QQ上建立了由幼儿园管理人员加入的“阳光使者群”,加强我们与幼儿园的联系;请园长到学校给我们的学生上课,让幼儿园近距离地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状况;召开园长会议,听取我们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介绍;请园长观看我们的毕业汇报演出,来校为活动评委,让幼儿园了解秀水的今天。这些措施非常有效,我们的毕业生顺利地走出了学校,走上了幼教岗位。

十多年来,人文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如今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在秀水中专一直居前班级从几个发展到20多个幼儿园实习基地10多个,“阳光使者群”在线50多人;毕业生遍布嘉兴大市近30所幼儿园专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良性态势。在这10多年间,我从兼课教师返聘人员做了自己喜欢做且应该做的事。在人文系的发展过程中,“三个小姑娘”才是功不可没

三十年弹指之间。秀水的发展令人惊叹!回首来路,自是喜欢;展望前程,初心不忘。我感谢三尺讲台,感谢老院长,感谢秀水学院,感谢人文系的祝红、张露、邱莹莹三位小姑娘”,是她们让我对教师职业爱到极致!如今,秀水还在向前,人文系还在向前,我也要继续向前!

核发:admin 点击数:83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