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精神激励我成长
萧继豪
2003年,我毕业之后顺利留校,入职艺术系,任教和带班建筑装饰、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专业,转眼已在校工作近20年。在陈院长的带领下,跟随系部郁老师、周老师等系领导和学校老前辈们一同拼搏向前,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明白到矢志践行“秀水精神”是每一代秀水人的必修课与基本功。
20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在教学教法上逐渐成熟,而自身品质的提升却是来源于在校学习时就深埋于心、贯彻于行的“秀水精神”。20年风雨,学校见证了我的成长,既传授我专业知识又培养我光荣入党,再到如今鞭策我做好管理岗位工作。在工作中,我时刻会想起过去在校学习的经历、授业恩师的教导和工作之初前辈们的提点,我明白作为一个秀水人,我的成功离不开母校的培养,我要用实际行动落实“匠心筑梦颂恩情、不忘初心更前行”的誓言。
在我的人生之中,有两次跨入秀水的经历。第一次是2001年,那时我的身份是秀水的一名学生。第二次是2003年,此时我的身份已经是秀水的一名教师。作为亲历者,我以两种角度见证了秀水这20多年的发展。因为有以陈善院长为代表的老一代秀水人本着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老农民”精神,完成了一项项目标任务,创造了优良的办学条件,所以现在的秀水人才能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学楼里学习办公,才能够享受冬暖夏凉的空调电扇。发展过程的艰辛,学校的亲历者们最有感触,回顾过往,使人启迪。现在作为系部主任,我常常需要在校园里做值班工作,有时在食堂,有时在走廊,有时在校园,看着从我身边匆匆走过的学生和同事,我常会回忆起过去的时光。2001年我作为学生第一次走入校园,彼时的校园不论是办公室还是教室都是由一块块简易的铁板焊接而成。那时的我们,在高温酷暑中汗流浃背,在寒冬三月里瑟瑟发抖,但是面对这样艰苦的学习环境,当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没有一人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学生只要坐进座位眼里便只有学习,老师只要走上讲台心中便只有学生。就是那个时候,我的心中种下了秀水人能吃苦的种子。
这几年秀水的生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之前“来者不拒式”的招生,到现在一些专业能够实施“择优录取”,这其中的变化,我作为在秀水任教多年的一线教师,感受是尤为深刻的。
每年六月是招生季,“秀水精神”在每一位招生教师身上体现得特别生动。2003年,我刚开始入职秀水时,每到招生季,学校的老辈们都要提前半年就开始到各个初中学校去走访、介绍;临近中考前还要大包小包地背着宣传资料进初中班级逐班讲解;在中考成绩公布日的前后,起早贪黑地去抢占有利的宣传位置,率先拉起宣传标语。那段时间,全校教师都奋战在招生第一线,总会是同类学校中第一个到达和最后一个离开的。
六月的嘉兴雨水丰沛,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招新经历就发生在一个大雨天,当时我作为招生教师和系部几位老教师一同去地方宣讲,刚到指定地点的时候,天空已经有大雨将来的迹象,那时我的心里十分不安,大雨的不期而至势必会影响到招生宣传的效果,随行的一位教师看出了我的犹豫,但是他没有直接回应我的想法,只是自顾自地和其他教师一起收拾宣传材料,我见状后即便心中再多犹豫也只好默不作声跟着在一旁帮忙。把东西收拾好,大雨也如设想那样倾盆而来,本应人头攒动的宣传现场只寥寥几人。从开始到结束,老教师们没有因为人少而敷衍怠工,哪怕只有一人上前询问、翻阅资料,他们都会热情讲解,面对学生家长的疑问顾虑都一一解答。后来偶得机会,我和一位家长聊起那段故事,那个家长激动地与我说,他便是在那次宣传会上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加入秀水这个大家庭。他说那天雨确实很大,他从外地匆匆赶来,本以为会错过,或是因为大雨宣传会临时取消,但当他到达现场,看到秀水的老师们非但没有缺席,面对寥寥几人的现场依旧保持高度的热情时,他被这种精神所感动。谈话过后,我也终于明白老教师们当时的坚持,这便是深埋在老一代秀水人心中的“心怀梦想,永不言弃”的秀水精神,那一刻,最初埋在心间的种子开始发芽。到如今,作为系部主任,我带着系部的年轻教师出去开展招生工作,我还会记起那个雨天,记起那些老教师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坚毅,我相信新一代秀水人只要传承发扬好老一代秀水人永不放弃的精神,成功路上的苦难险阻没有不能跨过的。
秀水办学初期,不单单教学设备是简陋的,就连教学场地也常常都是陈院长以及其他老一辈秀水开拓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各方力量租借而来。这些年来,艺术系紧跟学校发展大势,系部洪波校区开班,历经龙凤桥航管校区、农村金融学校校区、梁林桥蓝平房、易初莲花校区,再到现在的昌盛新校区,经过数次校园搬迁。作为见证了这些历程的一代秀水人,心中不免有许许多多的感慨,在校舍变迁的历史中,也曾发生过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插曲。事情发生于2010年搬入昌盛新校园之前,当时的教学设施远比不上现在,招生目标的实现常常受限于学校的硬件条件,那时总有些同学在听完宣讲后表现出极高的入学热情,而在来校参观后就变得犹豫。记得2006级李同学来校参观,当他见到自己未来就读的学校只有蓝平房的简易校舍,立马就开始打退堂鼓,认为学习和生活的条件远比不上初中时的。当时一度认为李同学不会加入秀水大家庭了,好在陪同一道前来的家长理性地听取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观摩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之后,言辞恳切地告诫孩子:“学校的硬环境,毕业时是带不走的,能带走的就是你在校所学的知识。”最终在教师和家长的动员下,李同学最终决定留下学习。“苦心人,天不负。”在校期间,李同学被每一个秀水人身上所散发出的“精诚团结,心怀理想”的秀水精神所感染,每天刻苦学习,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在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和定向就业的机会,现在工作、生活顺遂如意,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回母校来谈体会,每每此时都难掩自己的感恩之情。老师们正是以诚心去宣传,用业绩去打动了那些犹豫的孩子们,让他们透过简易的设施看到秀水与众不同的精神品质,加入到秀水大家庭中来,使得秀水精神能够薪火相传。
个人成长离不开学校发展,学校的快速稳定发展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留校任教近20年,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始终提醒自己要勤恳尽责、任劳任怨,坚持以秀水精神为指引,虚心向老领导老教师学习,坚守教育初心,牢记岗位职责,严于律己,教书育人。从青涩到成熟,从慌乱到从容,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秀水的大爱,正如我第一次踏入秀水时,秀水包容了我的无知与稚嫩,参加工作后,秀水依旧激励着我成长。
这些年,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次评为市属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但我深知教书育人的担子之重。面对未来,我要传承好老一代秀水人的精神品格,以秀水人的工作干劲,不断克服工作上的困难,戒骄戒躁,勤奋工作,努力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