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松花江上》的悲怆旋律穿越时空,当冲锋号角的回响激荡耳畔,80年前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阔史诗,始终是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记。在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学院组织开展“云端寻史 光影铸魂”主题教育活动,于数字光影中重温14年抗争史诗,在英烈追思中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是对千万烈士的深情告慰。无需远行,指尖轻触即可穿越至烽火岁月。我们特别推荐两大数字化抗战记忆殿堂,让英烈故事可感可及:
VR 云端观展·指尖触碰的英烈足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VR展厅
采用 720° 全景技术与 AI 数字人导览的线上展馆,将 1.22 万平方米的实体展陈完整搬至云端。数字“小号”化身 24 小时在线的“金牌讲解员”,循着明暗交替的光影脉络,带你见证从东北沦陷到胜利凯旋的完整历程。点击屏幕即可近距离凝视杨靖宇将军“忠贞不贰的意志不可动摇”的亲笔信件,在全息投影中亲历平型关大捷的炮火硝烟,最终在 5098 张黑白照片组成的巨型墙前,读懂每一位烈士日夜浴血坚守的赤诚。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这些影像正是他们生命赞歌的生动注脚。参观入口:PC端登录中国抗战胜利网(www.chinavictory.com),进入 “陈列展览 - VR 专区”
长按二维码进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VR展厅
沈阳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 VR 展厅
这里的“流亡恨”实景展区被精准复刻,《松花江上》的旋律随虚拟场景自动响起,瞬间将人带入1931年那个悲惨的秋天。透过AR技术复原的沈阳街景,可亲眼看见抗联将士在林海雪原中穿梭的身影,在杨靖宇将军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虚拟场景前,感悟英烈“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气节。国歌墙前的虚拟合唱环节,更让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愈发强烈,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镌刻的,他们的功勋彪炳史册。
长按二维码进入沈阳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 VR 展厅
六部史诗中的英烈密码
以银幕为卷,以光影为笔。我们精选六部抗战影片,在视听震撼中重温“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烈壮歌:
《南京照相馆》 以小人物的镜头为切口,映照南京大屠杀的沉痛记忆,与纪念馆中“京字第一号”证据互为印证,让每一位无名烈士的遭遇直抵人心。
《八佰》四行仓库的殊死坚守,展现“八百壮士”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诠释平凡英雄在危局中挺身而出的家国情怀,他们正是“人民英雄”的生动缩影。
《百团大战》 重现1940年那场振奋人心的战略反攻,呼应纪念馆中“炮火腾空的狮脑山战场”数字场景,彰显英烈用牺牲铸就的必胜信念。
《南京!南京!》以黑白影像还原历史创伤,在苦难中彰显人性光辉,让我们铭记:和平是英烈用生命换来的珍宝,守护和平是对他们的最好告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伟大抗战精神与英烈精神一脉相承,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从VR展厅里的文物故事,到银幕上的冲锋身影,14 年浴血奋战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英烈的力量不可战胜。让我们在烈士纪念日的追思中汲取力量,将“山河已无恙”的欣慰转化为“强国必有我”的行动,以实际担当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与英烈精神,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所愿”!
部分内容来源丨中国抗战胜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