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集团概况 >> 校史馆 >> 详细内容
秀水创办全日制教育的“三块基石”
日期:2023-12-06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211

秀水创办全日制教育的“三块基石”

李保华

38年来,秀水学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白手起家,艰苦拼搏,展现了一幅幅创业画卷,留下了一个个动人故事。财会、机电、艺术三个系最初创办全日制教育过程的艰苦历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率先起步的财会系

1984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迫切要求财务人员掌握现代化操作方法,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都要学会使用计算机,运用财务软件开展管理工作。学校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嘉兴会计学校合作举办了培训班,对全市银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培训过程中,双方合作愉快,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当时国家紧缺财务人员,学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会计班也由此带来第二批、第三批的生源。

因势而为,乘势而上。1996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嘉兴财会、金融人才短缺,学校再次抓住机遇,拓宽办学路子,在原市财政局局长李振明、原市劳动局局长董惠荣的大力支持下,三方合作创办全日制中专,租用了嘉兴七中校舍办班,首批招收了三个财会班和一个金融班。为办好全日制财会、金融专业班,学校又与南湖区劳动局、嘉兴会计学校协商,三方共同办学嘉兴会计学校提供教学计划;秀水负责全程管理,实施教学计划;南湖区劳动局负责推荐工作;颁发中华会计学校文凭,第一批金融班毕业生均被推荐到市各大银行及保险公司

在办班过程中,由于校舍简陋、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为此学校聘请有经验的退休教师担任教育管理工作。原嘉兴三中政教主任杨守道任班主任,兼任政教主任;原嘉兴四中童子裕老师任班主任,兼任教学教导;原秀州中学梁振寰任班主任,兼教务主任;原秀州中学褚元强担任班主任工作,聘用杨大雄老师负责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生源基础薄弱、学生的行为习惯差,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众多困难,有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办班工作得到了嘉兴七中老校长史悠德的大力支持。为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批退休教师勇于担当,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管教管育,勤勤恳恳,不怕艰辛,乐意奉献。

这些都是自考助学班,老师们忙管理外,不辞辛劳地进行资料搜集、学习辅导等工作。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杨大雄老师在学校附近寻找当地百姓烧饭菜,拿到学校传达室供应学生就餐;为解决学生的住宿,他找到航运局请他们让出了几间房子改作学生宿舍,并向附近学校要来旧床,经过维修,解决了学生的床铺问题。由于学校与宿舍相距较远,杨大雄老师始终坚持每天接送学生工作,确保学生安全。生源扩大了,学生管理难度也增大了,学校又聘用了秀州中学王丽丽老师负责晚间专职寝室管理工作。面对教学环境艰苦,学生难管,容易闹矛盾、生病等问题,王老师不计低薪,不畏艰辛,积极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她坚持与学生同住,奋战在管理一线。她劝阻打架,处理突发性事件;学生闹病,亲自送去医院就医,不管刮风下雨,有时半夜骑自行车送患病学生去医院。辛勤的付出,保障了校区200多名学生的安全,使得外界对学校对学生的印象大为改观。在招生工作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等方面,王丽丽老师也倾注了大量精力。真是有了这一批老教师的艰辛付出和忘我工作,自学考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一切为财会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考助学,砥砺前行。在初创基础上,财会系在陈善院长的领导、丁湛主任的直接带领下,全系教师围绕市场需求办学,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奋进拼搏。他们产教融合抓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充分利用新月会计学院的资源,创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个会计模拟实训室2个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实训室1个真账工作室1个金融实训室1个,扎实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他们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全系师生共同努力,参加市“会计电算化”“会计技能”“企业模拟经营沙盘”等技能竞赛共获得金牌27枚、银牌 38铜牌27 参加省技能竞赛获得银牌5枚铜牌3枚,取得了良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财会系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发展,求创新,创品牌,其中的自考助学教学模式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亮点,也是财会系在成功崛起的有效抓手之一。

 

迎难奋进的机电系

1997年,在原市劳动局局长董惠荣的帮助下,学校走出了理工教学的第一步。起先,与嘉兴市技工学校合作办班,招收了第一个机电班,并在市劳动局就业局的支持下借用了劳务大楼五楼四间房(办公室一间、教室一间、寝室二间)开始办学。学校聘用了原中船公司武昌造船厂高级工程师陈德麟来校负责教学与管理德麟既当教师,又做班主任,担当重任,发挥余热坚持与学生同吃同住,既管教学,又管生活。为活跃学生课间生活,他早晨带领学生到马路上晨跑,组织开展唱歌等文娱活动。坚持了半年,1998年机电系搬迁到洪波校区。当时,既无学生寝室,更无实训场室陈德麟老师动足脑筋,租用了36所临街门面房的二楼,将其改作学生寝室;没有实训室,他利用洪波菜场楼上已报废的房子,将其改作实训室;缺少实训器材,他就主动上门,去了嘉兴电机制造厂、嘉兴冶金厂、嘉兴电控厂等企业,要到了一些他们已报废的电机及零器件设备。经过整理、检修等,他组建钳工、电工实训场,这中间学校仅花费了20元。理工实训场室的建成,不仅为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创造了条件,也为社会培训提供方便。当时,市劳动局在大桥镇开办的电工培训班,就是利用了我校自建的钳工、电工实训场室开展培训的

职业教育不仅需要优质的职教师资,而且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训场室和设备设施。民办学校起步阶段一穷二白,面对这一现状,陈善院长千方百计,通过多种途径,设法解决了职教师资及设备问题

1997年机电班初创时期学校原嘉兴学院陈德杰高级讲师讲授数学课程、原嘉兴冶金机械厂樊强松工程师讲授物理课程、原中船公司武昌造船厂高级工程师陈德麟讲授机电技术基础课程、原轻工部武汉轻工业机械厂徐维玲高级工程师和原上海交通大学陈义承教授讲授机械基础课程等,同时还引进原嘉兴冶金机械厂余家其高级技师和嘉善制冷协会陈坚高级技师担任实训教学工作随着专业的拓展、规模的扩大,2002年学校引进第二批理工教师,有北京航天部数控研究所陈德贤高级工程师、航天部电子技术研究所靳淑辰高级工程师、原嘉兴市轻工机械厂厂长陈明培等,从而壮大了秀水理工教育的师资力量。

白手起家,克难而进。为解决理工实训教学设备设施不足的问题,陈善院长聘用陈德鳞校长全面负责秀水中专实训工作。面对民办学校办学经费困难、场地紧缺的现状,陈德鳞校长带领机电系教师走街穿巷,去废旧市场、厂矿企业、学校等单位“淘宝”,把人家已废弃的设备搬运到学校进行“废物利用,变废为宝”。通过精心的组装修理,这些“废物”成为了学校实训的可用设备设施,解了学校教学实训之急,同时,还供社会培训实训考证之用。为满足实训需求,学校搭建简易平房、改建实训车间。25年来,在陈德麟校长的努力下,机电系相继组建了“电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普车实训室”“制冷实训室”“焊接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电气控制实训室”“汽车零部件实训室”“汽车组装调修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数控洗床和加工中心实训室”“数控线切割和电加工成型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可编程序实训室”“光机电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机床大修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数控仿新实训室”“CAD实训室”“CAX实训室”“机械零件测绘实训室”“激光雕刻实训室”“水晶雕刻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模具实训室”“三座标精密测量实训室”“无人机组装实训室”“无人机试飞实训场”“无人机组研发与修理实训室”“无人机组摸拟仿新操控室”“现代电气控制实训室”“电子组装实训室”及信息系的“网络与调试实训室”“网络设备实训室”“智能楼宇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自制了数控车床10台数控洗床2台、机床30多台,自制汽车示教设备10多台、制冷调试台10台,仿造制冷竞赛装备10台、6吨冷库1套,自制机床电气控制台10台、电工控制操作板100套、汽车电气控制板50套。为营造校园文化,加强实训管理,开辟了文化长廊,组建了工量具等。自建设施设备的做法,为学校节约了好几百万资金。为了强化管理,机电系全面实施7S管理,把实训场室管理得井井有条,多次得到上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好评。

机电系多次搬迁,但是,为节约经费,在陈校长的带领领下,全系教师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依靠教师的双手和学校简易设备,园满完成了大型机械设备及教学议设备的搬迁、整合与组装等工作。随着机电系的发展,“秀水机电技术用研究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相继成立,它们的成立既推进了学校的教学与实训工作,又为社会培训及考证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专家领军,共克时艰。陈善院长以教育家的视野践行“行知合一”理念,着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机电系及时组建了特有的以“老行家“老工匠”领军的专家团队。在陈德贤等老专家的带领下,全系组织开展师徒结对、面授指导、技能传授、推门听课、修改教案、沟通交流、总结汇报、考核评比等形式的传帮带活动,培养指导青年教师,使之快速成长成才,机电系有38名优秀毕业生留校充实了师资队伍。实践证明,自已培养的人,吃苦耐老,敢于担当,动手能力强,为学校的理工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系教师团队在老专家的带领下,传承工匠精神,结合教学实际,自编了《数控机床技术培训(操作篇)》《CAXA制造工程师教程》《机器人应用》《3D打印系列》3D打印技术概论、3D打印组装与维修、3D打印——三维设计与智造)和3D打印——现实与未来等二十多本(套)校本教材,为学校的理工一体化教学服务,解决了专业教材短缺的问题,其中十二本(套)荣获了省、市级优秀校本教材奖。机电系电子类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陈德贤老师。为了秀水理工类的教学,陈德贤老师辞去了航天部数控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也回绝了航空仪器修理企业的聘请,全身心地投入到秀水学校的教学实训、技术研究、编写校本教材及技能指导等多项工作中,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有口皆碑。陈德贤老师主编的校本教材《3D打印——现实与未来》荣获2016年浙江省中职课改校本选修教材评选一等奖,得到了教育行家们的充分肯定

技能促教,技能强校。陈善院长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工作,每年在院全教会上都给秀水中专下达年度争金夺银的指标机电系率先行动,在专家组陈德贤、徐维玲、陈义承等老专家及教练戚加敏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好成绩2008年,在嘉兴市首届技能节上,机电系包揽数控车和数控铣项目的全市一、二、三等奖。王炳乾同学又在浙江省“华盛鑫泰杯”数控技能大赛中荣获“数控铣”项目一等奖,入围国赛;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中荣获“数控铣”项目二等奖,在全国打响了秀水品牌

2010年,学校凭借机电系《数控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发展中取得的业绩,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应用(含机械加工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获批获得中央和省财政配套支持的360万建设资金,成为国家数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而且是全省当年度唯一获批的一所民办中职校学校利用中央和省财政配套支持的360万建设资金购买设备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机电系的实训条件,有力地推进了机电系的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发展机电系以此为契机,坚持技能促教,技能强校。自2008年以来,他们每年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机电类各个赛项中争金夺银。机电系教师在市级、省级、国家级职业能力竞赛中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炳乾与罗川老师荣获“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胡振江、戚加敏、向雪飞老师荣获“嘉兴市技术能手”称号这些努力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深化工作特别是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

机电系的发展,展现了陈善院长的办学初心,倾注了她的大量心血,同时也离不开陈德贤等一批“老行家“老工匠”这一专家团队的贡献及全系教师的艰辛付出。

铸就特色的艺术系

顺势而谋,铸就特色。艺术特色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富有潜力,在陈善院长的领导下,郁建萍、周秀月老师闻令而行,主动与嘉兴市文联联系,深入了解情况,争取支持,并积极筹备艺术类专业招生、教学等工作。1998年,白手起家,首批设置“工艺美术设计”和“建筑装潢设计”两个专业。学校借用原嘉兴四中的旧教室,外聘嘉兴教育学院等校外教师,知难而进,克难而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终于闯出了艺术教育艰辛的一步

在陈善院长的领导下,郁建萍主任及后任萧继豪主任带领艺术系全体教师,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开拓前行。初创时以“工艺美术设计”为起点,传承水乡传统工艺,培养“画匠”艺术人才。2000年,随着电脑的普及,为适应形势发展,及时将“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改为“电脑美术设计”,增强时代元素,变“画匠”为“工匠”2004年,浙江省把动漫产业列为建设文化经济大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学校审时度势,开设“动漫”专业,并成功招收了第一批“动漫”专业学生。2006年,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满足市场对建筑类人才的多元化需求。2008年,又开设“服装设计”专业。几年的校外“服装秀”活动,在嘉兴充分展示了艺术系的办学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应势而为,顺势而进,彰显艺术特色,与地方经济同脉共存,是艺术系20多年来兴旺发展的原动力。

不忘初心,艰苦创业。20多年来,在郁建萍主任率领下,艺术系平稳地经历了七度搬迁:从初创时的原嘉兴四中到龙凤桥航管校,从洪波路嘉科公司校区到洪波路校区,从梁林校区到易初莲花校区,最后到昌盛路新校区。搬迁经历的艰辛不言而语,艺术系秉承“秀水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每次搬迁都是教师们自己拉板车,抬桌子,不花学校一分钱

初创时在老四中,教室、办公室墙壁斑驳陆离,附近火车。火车开过,房顶上的煤砖灰常常窸窸窣窣往下掉,师生只能用报纸糊墙、刷石灰。有一晚下暴雨,郁建萍、张岳平、邵宗正三位老师因为担心宿舍屋顶坍塌,不顾建国路齐膝的积水,推着自行车连夜往学校,及时安排住校生转移到稍微安全一点的教室,并一起陪着学生直至天亮雨

搬迁到嘉科公司(洪兴路)四、五层楼时,系里没有足够的资金配备计算机房,便发动家庭经济好的学生自备电脑,开展互助学习,几个学生合用一台电脑没有生活指导老师,便挑选表现优秀的学生管宿舍所有的画板画架全是自筹资金购买,尽量不给艰难中的学校添麻烦。

搬入梁林小区时,学生住的是蓝色泡沫平房,冬冷夏热周边是农田经常会有许多苍蝇虫前来滋扰。晚自习,快临近国考,突然大雨倾盆,狂风掀掉了建筑班的教室屋顶,学生们一阵阵尖叫,试卷簿子讲义乱飞,教室角落的雨伞也被吹飞上了天,现场一片狼藉当时孙登岳书记正在校区内巡视,他和老师们一起指挥学生收拾好书籍和讲义,一边督促他们马上离开教室回宿舍换衣服,一边要求老师们安抚学生情绪,检查是否有人受伤,还嘱咐系主任让宿管阿姨烧热水供师生使用。孙书记全身湿透,一直到晚自习结束,确保所有学生都安全回宿舍他才离开

搬入易初莲花校区时,后勤、文印、各类校内设施以及电气维修的工作只有蒋顺兴和沈炳强两位年长的老师负责。当时使用的课桌都是旧的,他们便一张张的检查修理;学生宿舍的水龙头、空调需要他们定期检查维护;平时画室、宿舍管理等琐碎事宜他们也得时刻关注。他们从不计较份内份外人称他俩是“秀水老管家”。

特色发展,打造品牌艺术系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积极打造的优质特色专业——动漫,在2015年成功申报“浙江省动漫游戏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得省、市两级250万财政专项建设补助资金艺术系动漫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经5个月工期建设工作,基地于2016年投入使用。实训基地由四个专业电脑机房、一个二维制作室、一个摄影工作室、一个动捕仪工作室、一个创意工坊、一个平面制作室、一个上海美院大师工作室构成,设备齐全,有较先进的动捕仪、苹果电脑、工作站、3D打印机、完备的摄影摄像器材以及喷绘机、写真机、雕刻机等。在此基础上艺术系依托省级动漫游戏实训基地分别申报了“市级动漫专业创新基地”“市级动漫职业体验中心”“浙江省中小学动漫游戏劳动实践基地”,均获批建设,从而打造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实践、实训、体验于一体的教学基地——“三地一中心”苏仕明老师也荣获“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艺术系着力推进教学改革技能大赛师资培训等项工作,各项工作快速提升,毕业生容易就业

由于财会、机电、艺术三个“基石系”起步早、发展快、成效优,所以,秀水的职业教育推陈出新,越办越强,从而衍生出信息系、经贸系、人文系及国际教育系,成为一所专业广、门类全的综合型优秀民办学校——嘉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办学难,办民办职校更难。可是,秀水人在陈善院长的带领下,在改革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也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核发: 点击数:211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