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集团概况 >> 校史馆 >> 详细内容
难忘的岁月:我在秀水那十年
日期:2023-12-06 14:44:35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16

难忘的岁月:我在秀水那十年

李泽瑾

 

1994 年初,我因陈善校长的盛情邀请,来到嘉兴市政协秀水学校,开始了长达10年的小学部教学管理工作。

那时,秀水学校还处于创业时期,其基本力量以小学部为主。小学部工作条件十分简陋,只有秀州中学传达室边上的一间房子作为办公室,主要人员是陈凤池先生,还有陈杏珍和潘惠敏两位前辈。在这之前,小学部主要教学工作是组织小学生写作班,大概有三至四个班光景,200多名学生。后来,我们在原有写作班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筹办全市小学生“未来作家班”——将原来单纯的小练笔变身为培养未来的大作家,以提升写作班学生的志向和追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打响这个品牌,我们邀请了嘉兴市文联和作协的本土作家、嘉兴教育学院的资深写作教师和中小学优秀语文老师担任“未来作家班”的授课教师。响亮的名字和优良的师资一下子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学生。我们在校本部率先组织了六至七个班试点,约300多名学生参加,每周六下午,在秀州中学、市实验小学和南湖中心小学,开始了“未来作家班”的教学工作。一年多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作家班”声名鹊起,它以合理的收费、优质而有特色的教学、良好的社会效应赢得了领导、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和欢迎。随后,“未来作家班”开始遍布全市城郊各所小学,最多时候有六七十个班级,三千多名学生参加。省、市中小学作文比赛中的获奖者有许多就是“未来作家班”的优秀学生,还有不少中考高分学生也是从“未来作家班”起步的。

上世纪90 年代末,小学部先后搬入秀州中学广播室边一间办公室,秀州中学靠街门面房二楼的两间办公室工作。到 2000年初,又随学校搬入洪波路秀水学校本部工作,工作人员也逐渐增加到八至九人。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学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小学部更名为智力开发部,教学开始步入全面发展、形式多样的黄金时期。除了“未来作家班”外,还有书法、美术、剪纸、奥数、外语等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品牌项目。同时,还组织了“英语夏令营”等特色活动,在全市最先聘请外教担任教学工作,聘请名校大学生担任助教,这些做法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校接轨国际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那时,智力开发部各类学生超过万人,基本上覆盖了全市各中小学,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在嘉兴市民办教育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回忆那时的难忘岁月,我深刻体会到创业的艰辛。我们见证了秀水的成长,从小到大,从单一的小学生写作班、“未来作家班”,发展到全面、综合、多学科的课余学习活动,内容更丰富了,形式更新颖了,目标更明确了。特别是小学

部更名为智力开发部后,教学开始步入了全面发展和形式多样的黄金时期,这是前所未有的。

2004年后,我和陈凤池、陈杏珍、潘惠敏老师因年事已高,相继离开了秀水学校。如今,回顾在秀水学校的十年历程,感慨许多。当年陈善校长三顾茅庐,不耻下问,我为她的真情真心所动而来到秀水学校。我要感谢她在我退休之后又给了我一个发挥余热的平台,让我参与并见证了秀水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前进、走向辉煌的历史。陈善校长的敬业、勤勉和执着,激励了我十年间把秀水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去热爱,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当成自己的事业去追求,我为自己在秀水学校发展历史上曾经作出过的一切努力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至今深深怀念和陈凤池、陈杏珍、潘惠敏等老师共事十年的情谊,我们曾一起使小学部的工作入轨、发展、创新、成长。如今,虽然陈凤池先生已经作古,但我想,无论秀水学校如何发展壮大,在她的历史上永远会留下像我们这样的一群人,留下我们曾经为秀水学校共同走过的足迹。

如今,嘉兴市政协秀水学校已更名为嘉兴市秀水专修学院,走过了30多年历程,发展成长为拥有一万多名学生,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大专、高中、中专学历教育和远程、函授、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并举,多层次,多渠道,

多形式办学的优秀民办大专院校。我离开秀水学校也已十多年了,离开后一直心系之,情牵之,时常为学校的蓬勃发展感到欣喜。我已年近九旬,在有生之年,我期盼学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最后我要说,在我心里,我曾经是秀水学校的一员,现在是,将来也是。

 

核发:admin 点击数:116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