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培训班的创办经过
陈杏珍
我参加秀水学校工作是在1989年,当时由潘惠敏老师陪陈凤池来找我去秀水学校工作,任务是到小学去办写作班,这项工作符合我心意,于是就接受下来了。
到校报到后才知道该校处于创办阶段,办公室约十来平方米,仅有的两套办公桌椅是郭国康主任和陈凤池先生用的,我和潘老师连凳子都没有。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陌生的工作程序倒也磨练人,凭着我在城区担任校长工作多年,各学校的领导对我为人和工作责任心的认可,他们都能积极给予支持,并且让我在他们学校里招生办班。
一开始,我在3所学校搞试点,每所学校办4个班级,招收学生500多人,随即聘请了任课老师开始上课。班级开课后,由于入学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成效显著。所在学校的老师们就向我提出下学期扩班的要求,争取一翻二或一翻三。他们要求我做好准备工作,请好任课老师,同时其他学校的校长也主动来联系我去他们学校办班。写作班办班的形势发展很快,我们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了,主要是收费、聘请任课老师。当时,由于办公条件差,收费后只能回到家里清点,然后再去办公室缴交。当时在等陈先生收费点钞、核对收据的半个多小时里,我们只能找只三个脚且裂面的破凳子,在秀中的储藏室稍作休息。
由于我们的努力,办班形势发展更加迅猛,我与潘老师几乎拿下市区所有小学(除厂办子弟学校)。当时办写作班已经成为各所小学的非常规课程,得到普遍重视。这时,我们已经不愁生源,所担心的是如何聘请好的任课老师,想办法与各小学商量调整上课时间,以及最大限度提高教室的周转利用率,满足上课需要和正常开课。随着秀水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扩大,大约在1994年教研员李泽瑾老师和祁广田老师也参加了学校的工作。李老师办起了苗苗写作班,因为祁老师的加入,我们小学办班还发展到了郊区的几所小学。
我从1989年初创阶段开始在小学组工作了12年之久,后因为搬家后距离学校太远,同时年事已高(当时已70岁),因而结束了在秀水学校的工作。
纵观秀水学校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培训项目发展到多层次、多门类办学,范围越来越大,门类越来越多,层次不断提升,真的很不容易,这主要是靠陈善院长的办学精神、开拓性思维和她善于用人敢于用人的领导能力。
我今年93岁了,以上回忆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