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有担当,聚爱心,铸匠心
——记陈善院长的办学之路
郑军亮
坐落于秀州区的嘉兴市秀水经济信息专修学院,是一所包括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的集团化特色学校。在这个红墙绿树的校园里,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者:
在会议上,她慷慨发言;在工作时,她亲临指导;在生活中,她慈祥有爱;在决策处,她严格有度;在理念上,她高瞻远瞩。
2018年,央视的《匠心》节目对她进行了报道。她就是陈善院长。
如今,她已经86岁,创办秀水学校已经有38个年头的时间了。30多年的秀水集团学风更加优良,文化氛围日渐深厚,让每个从这里毕业的学子感恩怀念,让每个深入了解它的家长有口皆碑。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676名。其中,大专生3081名,高中生1775名,中专生6820名;继续教育中心各类成人教育在册生2700余人,每年培训各类人员近4000人。35年来不花国家一分钱,为嘉兴培养高中生3万多、中专生6万多、大学生2万多(含在职脱产),为失土农民、下岗工人进行技能培训10万多人次。
感恩:铸就一生拼搏信念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小名叫善善,家里很穷。她家里兄弟姐妹多,养不活这么多人。”一个充满沧桑的声音从嘉兴南湖红船旁传来。原来是浙江电视台在录制红歌节目,陈善院长作为特邀嘉宾在给孩子们“讲那过去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可敬的陈善院长。陈院长出生时,家里非常穷困,4岁被迫送人,过起寄人篱下的生活,受尽苦难。家乡解放后,她14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里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人与人的真情。她常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要感恩国家,感恩共产党。
法国作家卢梭曾言“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而陈善院长的美德就是感恩。她要把对党的感恩之情倾注在具体工作中,正是这种感恩之情铸就了她一生的拼搏信念。不管是以后的教书育人,还是兴办学校,她都不忘初心,干在实处。
立誓:要办一所全日制学校
陈善院长是军人出身。当时,还在部队当兵的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文化,从部队到地方政府,再到大学。她一路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体验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于是,她毕业后转行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1984年秋,陈善院长看到社会上有很多年轻人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她说:“教学资源匮乏,这对渴望知识、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她觉得应该办一所业余学校让好学的年轻人圆梦。作为政协委员的她,在嘉兴市第一届政协会议期间,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得到科教界委员们的大力支持。于是,“秀水”这一爱心、平民业余学校就这样应运而生。
86岁,艰苦办学38载,时间足以让她鬓发如雪,也让她沉积了更多的智慧和经验。如今,“业余学校”已经飞跃发展到“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从“嘉兴市秀水经济信息专修学院”扩大到“秀水教育集团”;从开办业余兴趣班、高复班,迈步到设立电大教学点,举办学历教育。这些成绩,是秀水精神的体现,是老一辈秀水人踏实工作、艰辛奋斗的成果。如今,和她一起并肩作战的许多老同志已经离世,其中有她的三位亲人。矍铄的她更加珍惜时光、奋发向上。她说:“青年强国家强,教育强国家强。党培育了我,我要报恩。我要坚持办不营利学校,无怨无悔,把教育事业干到最后。”
担当:风雨铿锵一肩双挑
陈善院长数十年如一日,带领着大家走出了一条秀水之路,创造了秀水模式,形成了秀水精神。其中,“担当”便是作为一名老党员的本色。
又要从1984年说起,当时嘉兴有大批失学青少年,这些失学学生大部分是社会弱势群体子女。为此,陈善院长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社会责任,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学校性质定位在“不营利爱心平民学校”。
当时,陈善院长还在中学任教,又是连年当高三年级班主任,要一肩双挑两不误。她早晨5点起床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个馒头充当晚饭,连续作战赶夜班给那些学生上课,一直忙到晚上10点后回家。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给她此般动力。
国家不给一分钱,可谓白手起家。一起创业的三人,自掏腰包买纸和笔,晚上走大街穿小巷,只为贴招生广告,这一忙就是到深夜。招到了学生,接下来的难题便是教室与学生宿舍了。为此,陈院长到处奔波求情借房子,条件有限,借用时间有限,搬家在所难免,一个学期搬一次,甚至学期中途也要搬家,陈善院长在回忆中细数这搬家的次数——竟有20多次!
1989年,陈院长骑着自行车出门,急于办事的她被汽车撞伤,摔断膝关节,又没能好好休养,导致留下后遗症,只能伸屈90度。还有一次,陈院长亲自带教师到浙江大学备课,出了车祸折断左肩骨,造成左手不能后伸。坚毅如她,平时业余上课,寒暑假全天上课,连续8年起早摸黑,直到1992年退休,才全身心投入秀水学校。
爱心:大爱无疆砥砺前行
聊起过去的日子,陈善院长再次回忆办学初期。那时经济困难,非但要自己掏钱买办公用品,行政人员还要做到义务服务——不领取工资与授课金。她依稀记得,当时拿到的薪水,晚上值班费壹毛六分,只够一碗阳春面。这样的苦日子没有磨灭同事们的爱心。他们不忘爱心办学的宗旨,经常掏钱给贫困学生买饭菜票,天冷了还要送衣服棉被。2002年起学院成立党员爱心基金会,解决特困学生学费生活问题。在2010年之前,先后发现三名患白血病的学生,其中两名学生家庭无钱治病,一名是父母离异子女。陈善院长发动全院师生捐款,把他们从死亡线上夺回来。最终,一名学生考上大学,二名自考大专,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捐助活动,只要有人需要,秀水人必当慷慨解囊。
2011年,高中部爱心天逸班一名女生因严重的心脏问题,需要转回丽水家人身边,因为家境十分困难,离开秀水的资助无法过活,最终经陈善院长批示,把原本将终止的补助破例发给她,让她带着秀水的资助金去家乡的学校继续学习,完成高中学业。2014年,高中部又收到了一名家长送来的锦旗,当时高三一名男同学不幸患上骨癌,是全校的爱心关怀让他有了与死神抗争的勇气。
为体现学校“爱心·平民”的办学理念,秀水高中从2008年成立了“天逸”班,施行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被褥费、补每月400月生活费的“三免一补”政策,为一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家庭送去了温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校每年投入近两百万元。
这一切,着实印证了秀水学院是真正在实施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这样的“爱心”也曾遇到心酸时刻:那便是秀水发展遇到过的一些误解和质疑。因为办学初招收的学生大都是落榜生,他们多为社会底层的可怜孩子,弱势群体的工人、农民子弟,所以当时一些不知真相的人认为秀水学院招收的是“垃圾学生”。陈善院长就带领全体教师用行动默默播撒“爱心”,以爱心哺育他们成长,使他们感到人间温暖,焕发青春朝气。现在的秀水,不再遭人冷眼,而是用实力向社会和政府上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陈善院长的身上多了一份宠辱不惊的坦然,岁月洗尽铅华,她依然初心不忘,砥砺前行。
匠心:走进央视纪录坚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年来高中部锐意进取,让圆梦的学子常常感恩母校,回来探望。中专生强素质学技术,个个就业上岗,工作在长三角地区,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毕业生提及“陈奶奶”,无不把她当成励志偶像。
2021届高考百日动员大会上,陈善院长又是一番激励人心的话语,让人难忘:“同学们,高考就是一场战斗,校长就是你们的参谋长,班主任就是你们的司令员!”曾经的军旅生涯奠基了她事业追求中的坚毅与昂扬,这可以说是秀水教育集团战斗力的源头。
学生口中的“陈奶奶”,老师口中的“80后”院长,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却愈发壮心不已。类似这样的会议,陈院长必定亲临助阵,擂战鼓时她的挥臂激昂有力,下达任务指标时她的声音响亮浑厚。秀水教育集团在她的带领熏陶下,愈发锐不可当。
办学30多年来,陈善院长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谱写着秀水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艰苦拼搏、共创辉煌”的秀水精神。学校以“爱心育人、匠心办学”为办学理念,以“爱心、严管、优出”为治校方针,实施“质量立校、品牌兴校、管理强校”的发展战略,逐步打造成为“面向市场、服务地区、重在素质、不断创新”的特色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秀水高中的崛起,目前学校办学规模已成为嘉兴市本级第二大普通高中。2021年高考大文大理一段特殊控制上线22人,美术、音乐、传媒、体育本科上线率100%,全校本科率已达82.1%。推行因材施教方针,打造“精致教育”品牌,特色教育已成为嘉兴市的一张名片:美术教育全市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美术生人数占到了全市的四分之一,2015年后,本科率为100%,已有近百人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体育教育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多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作为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基地,学校培养了数百名传媒人才,多人被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录取;音乐教育异军突起,成为学校的第四大特色学科,每年有20多人报音乐专业,100%考取本科。
秀水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优质特色院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省市优秀民办学校”“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示范助学单位”“省级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省级产学研联合体”“省级动漫游戏实训基地”“省级特色优势专业”“省级创新创业基地”“省级大师工作室”“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及称号。
一个个办学成果,一项项先进荣誉,吸引了各级媒体对学校的争相报道,特别中央电视台所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匠心》栏目组拍摄的纪录片《坚守》在央视播出,浙江电视台《教育12345》节目报道我校“红船引领,一助四育”资助品牌项目,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请辞:体现一位老者睿智
2021年7月31日下午,嘉兴市秀水高级中学二楼报告厅内举行了嘉兴市秀水经济信息专修学院法人变更的专题会议,陈善院长主动辞去院长职务。
86岁的陈善院长虽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但日常管理事物实在太杂、太累,为了学院的整体发展,陈善院长主动向市教育局请辞,请市教育局安排学院管理者。这次请辞,体现了陈善院长的境界与睿智。记得当天的请辞发言中,陈善院长说:“秀水学院经过38年的艰苦创业,现已经发展到拥有资产4个多亿,学生超万人,教职员工600多人的万人学校。学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育永远没有终点,我年事已高,请求辞去院长一职,希望市教育局委派年轻的院长。”会上,市教育局武耀云局长对陈善院长给予很高的评价,她说陈善院长将一生投入教育事业,所创办的秀水学院教育集团是全嘉兴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奇迹,她用生命在做教育,她对教育的贡献,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不能忘记的,我们应该把她写入史册。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80后”的陈善院长就是成大事者,她带领秀水人走过的38年创业史必将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