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伯乐”——敬爱的郭国康老师
柴海燕
阳光洒落的旧办公桌前,一位老人带着老花镜,认真研读文件,用红笔一一标注着,听见有来访者,抬头注视间,慈祥温和的脸和蔼可亲。这位老人就是秀水经济信息专修学院德高望重的元老——原院办主任郭国康。我们都亲切地叫他“郭老师”。郭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我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同时,他也是我校早期负责人之一,为学校的发展奉献了一生。
伉俪情深,共走创业路
“我只有一个心愿,把余热献给嘉兴教育事业,做一块铺路石。”这是郭老师生前经常会讲起的一句话,而郭老师也真切地实现了心中的这一愿望。1949年1月,当时还在浙江德清读师范、行将毕业的他,毅然穿上军装投笔从戎,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35年后,他初心不改,目睹了当时社会上许多年轻人因为教育资源匮乏以及贫困不得不失学的现实之后,决心重拾本行,与夫人陈善一起创办一所爱心平民学校,为嘉兴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秀水学校创办初期,遇到了校舍、师资、资金等诸多困难,郭老师天天义务值班,承担起招生宣传、办公授课、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的工作,哪里缺少人手,就去哪里帮忙,甚至是清扫教室、整理桌椅这样琐碎的杂事,郭老师也毫无怨言。因学校教材匮乏,他与爱人一起搭便车去上海采购教材书籍,“恰逢大雨,车站路远,两人硬是扛着书籍,边走边停,把书背了回来。这对花甲之年的离休干部来说,没有对教育事业的一直执着信念是很难做到的”。1998年,为了申办秀水经济信息专修学院,他用了数个深夜收集资料写报告,为学校发展鞠躬尽瘁。
秀水伯乐,慧眼识人才
学校发展壮大后,郭老师担任了院办办公室主任,他高瞻远瞩,慧眼识英才,首开了学院新生代教师培养的先河,这才有了日后学院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学校大部分老师来面试时,见到的第一个面试官就是郭老师,都为郭老师无私、忘我、真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感染,至今难以忘怀。
抚今追昔,感激郭老师对我们的栽培和鞭笞。2005年,我初出校门,来秀水应聘,当时学校很小很旧,我有点动摇。但是,郭老师给我讲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亲自将我送到大专部的教室里,看着学生们一双双诚挚的眼,我信服了,有这么令人敬佩的领导,有这么可爱的学生,这个学校一定有未来。一坚持就是这么多年,郭老师成了我的人生导师,关心我的专业成长,帮助我生活上的困难,并一直督促和鞭笞我成长。2010年学校大中专合并,有幸担任外语系主任的我在系部组建工作中碰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没有管理经验的我倍感压力。郭老师仿佛会读心术似的,看出了我的焦虑,时常与我谈心,语重心长地教我教学管理、团队建设之道,他的教导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2013年,郭老师病重弥留之际,嘱托我安心去省里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他握着我的手,鼓励我入党,勉励我要争取到高校继续深造。
他心怀大爱,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让我感动。郭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很大的橱,橱里都是教育类书籍,他时刻思考着学校的发展,关心着学生的成才。郭老师为外语系亲题“学好外语,志在四方”,对我系学子寄予了殷切希望。我系日语班曾经有一个沉默寡言的小顾同学,郭老师经常鼓励他,与他结对之后,两人成了“忘年交”。在郭老师的教诲之下,小顾同学以全校日语第二名的成绩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当年,嘉兴市友好姐妹城市日本富士市来我市举办“中日友好音乐会”。郭老师说“外交无小事”,亲自调配车辆,组织师生参加,这给日本富士市演出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国际友谊的种子。
积劳成疾,余热献教育
在学院发展关键期,郭老师参与了各项重大决策,完善了各项制度,使学院的管理、教学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学院呈现了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013年10月23日,由于长年积劳成疾,坚持带病在岗,郭老师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全院师生痛彻心扉,“想见风范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忆往事,历历在目,悼故人,倍感思念。
郭老师的一生,是谦和正直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也是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饮水思源,我们永远牢记他对秀水的贡献,永远传承和发扬秀水精神,做到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经郭老师栽培和提拔的年轻教师会像夜空中璀璨的群星一般,镶嵌在秀水美好的校园中,延续着不息的生命力量和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