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集团概况 >> 校史馆 >> 详细内容
坚守着一个信念 ——记我认识的孙登岳老师
日期:2023-12-07 15:06:48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5

坚守着一个信念

——记我认识的孙登岳老师

 

 

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她是引领每一个学生走向阳光之路,是眼望学生由一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这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孙登岳

 

孙登岳,1937年出生,卒于2021年。孙老师一生执着于教育事业,从青涩走向成熟,从三尺讲台走向领导岗位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他无怨无悔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记挂着学校的未来发展,惦记着曾经共事的领导和同事们!

回到最初

   孙登岳毕业于甘肃玉门石油学院物理专业是一位典型的靠知识而改变命运的穷苦人家学生。因为时代的变迁,因为家庭的变故,因为贫穷……当初为了考大学,他在一个月内把一本《新华字典》从头至尾背下来,自学出所有的高考课程。白天干农活,晚上点煤油灯看书,就这样艰难地如愿考上了大学。作为班长的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三十中学,做了一名物理老师。这份工作,是他苦读后能实现梦想的职业;这份工作,是他养活全家的希望。他格外珍惜工作!刚来到这所学校,他就一头扎进工作中,吃、住都在学校,同时还担任寝室的宿管老师,就这样他干了三年。三年中,他每天清晨哼着“跑的歌”清扫校园,准时“摇铃”上课,课堂中用浓重的口音诙谐地讲解枯燥的物理原理,学生在“笑声”中听懂了下班后,他会走遍校园内任何一个地方,看到破损的、漏水的残缺的地方,他都去一去修补校长称他是会过日子的“老管家”。他会说“扔了可惜了”。他那不苟言笑的脸看着学校每一个地方都能露出笑容,把学校当成了家。凭着这韧劲和努力,他一路向未来!

不久,他调到鸡西市第十九中学担任了校长。这所学校地处偏远的城乡结合处,周围环境复杂,校舍堪称全市最破,成绩倒数第一因此,走马灯一样的换校长,流星一样的换教师。就这样,孙老师来了!因为学校地处郊区,教育局资金有限,学校维修排不上队。孙老师担任校长期间,他主动带领老师修校舍修操场,粉刷教室,建立实验室,他用了一年时间改变了学校的外观形象,两年中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把最差学校转变成鸡西市重点高中。从教师到校长,他一路艰苦中拼搏,靠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又不久,他提拔为鸡西市教育局局长,在任职期间他创新了很多教育管理方法,形成风清气正的教育行风。1992年,他出任鸡西市卫生局局长,1996年6月光荣退休。孙老师在每一个岗位始终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了他,他始终记得来时的路,勇担教育使命!

初来嘉兴

原以为忙忙碌碌一生会在退休后戛然而止,孙老师还没来得及适应休闲的生活时,远在嘉兴的女儿怕他焦虑,让他来嘉兴散心。于是,1996年8月孙老师来到了嘉兴。当时嘉兴没有现在繁华耀眼,一条中山路只需30分钟就逛完的小城市。他实在无法停止向前的脚步。于是,女儿介绍来到了嘉兴市秀水中等学校,他只想做传达室的看门人。

当时学校还租借秀州中学的教室,只有6个班级。因为刚刚招完生,缺班主任,这时陈善院长让孙老师做了96级计算机大专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是高中毕业未考取大学的班级,学生需要参加上海金山大学的自学考试,全部课程都合格了才能取得大专自考文凭。由于条件有限,秀水中专只有满足学生上课最基本的教室,办公室只有2间,一张办公桌4位班主任合用,谁有需要谁办公,谁就利用办公桌批改作业。孙老师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长着让学生“害怕的脸”,他只要站在教室里,没有一个学生敢发出声音的。其实,孙老师是一位非常善良、慈祥的好老师。简陋的环境中孙老师重新拿起书本,每堂课跟同学们一起上课、记笔记,晚自修抽背默写重新拿起粉笔,担任每门自考课的辅导教师。因此96级计算机大专班在每次上海金山考试中都能顺利通过。单科合格率高达100%的有6门课,如期毕业率高达98%。

在陈院长的带领和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学校越办越好1997年8月有了属于秀水的校园,有属于学生自己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属于老师自己的办公室和办公桌了,这一年招收了21个中专和大专班级。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孙老师在1997年9月担任了96级97级计算机自考大专班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同时担任《政治经济学》的任课教师,这门课程是非常枯燥和难度很大的自考课程,一直以来自考合格率不高孙老师上《政治经济学》用浓重的东北话幽默地讲解每个知识点,同学们因为孙老师生动有趣的教法而喜欢上了这门课程,把原本生硬的理论变成了一个个贴近生活的例子,他们最终以100%的合格率诠释了孙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研究教材,琢磨考纲,“稳、准、精”地把握出题思路。他任教的1998级和1999级《政治经济学》自考课程都取得了100%的合格率。

安全守护神

1997年,陈院长嘴中的“东北虎”孙老师担任了政教主任“一个萝卜几个坑”是学校老师的真实写照,孙老师不仅当班主任还要当全校的政教主任。当时的21个班级中大专5个班,中专16个班。中专生,正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是没考上高中,不仅学习落后,行为习惯也落后的一批学生,管理他们难度大。虽然学校有了从租借教室到拥有独立校园的变化,有了教室、寝室、办公室,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标准化校园相比有较大距离。比如学生活动区域小,图书馆等辅助设施都很有限,这就给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孙老师勇挑重担,拿出“东北虎”的阵势不舍昼夜保护学校的平安。

孙老师每天早上6:10到学校,先去寝室喊赖床的学生,6:30监督做广播操,7:30去检查寝室的管制刀具,12:30检查教室午睡情况,这是他每天必的程序,无论冬夏春秋,没有一天停歇过。常规检查之外还要处理突发问题,中午检查午餐情况,晚上值班,直到9:30熄灯以后,他才回家。他每天周而复始,不计较得失,守护着学校的安全,有时还要校园周边巡逻,排除社会闲杂人员的干扰。学生看见孙老师就如同老鼠见了猫一样,特别具有震慑力。血气方刚的学生遇到经验丰富的“东北虎”,都能迅速平息好斗的心学生都很敬佩他,他们不仅惧怕他的威严,更是佩服他处理问题的公平公正!

1998年,学校在原有办学层次上又迎来首届高中二个班,同时,培训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工作。此时的秀水已经从被“看不的民办学校”变成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许多曾经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执着的信念来到秀水,继续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为秀水发展做贡献

夕阳西下,秀水的校园格外明亮!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层次的扩展,办学道路越越宽阔1999年,学校由一个校区变成了两个校区——洪波校区二环西路的高中校区,慢慢形成中专—大专—高中三个校区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孙老师升学院副院长,分管中专、大专和高中的政教工作。刚建成的校园是在非常荒凉的地方,校园周边都是拆迁后的荒地,百米内没有人夏天,蚊子肆无忌惮地与人共舞;冬天,刺骨的北风如同刀子一样打到脸上守护学校的安全再一次交给了孙老师,他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刚开学那些日子,他甚至连家都不回,直接住进了学校,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他笑着说“我又回到了初当校长的年轻时代

使命担当

历尽千辛万苦,学院2006年有洪波、龙凤桥、易初莲花和梁林四个校区,2008年建高中校区和昌盛校区,成为了集中专、大专和高中的秀水教育集团。

学院在陈院长的引领下,艰苦拼搏砥砺前行,始终不忘“平民、爱心”的初心,培育“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为使命,帮众多学生圆了大学梦,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工匠”人才。从一棵小树长成一片森林,为地方经济建设倾力服务,做出自己的特色。

2002年孙老师也从政教主任调任为学院党支部书记兼学院副院长等职务。在此期间,他非常重视对年轻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管理人才。

虽然做了学院的领导,但他依然是“哪里有需要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记得2006年11月的一天夜自修后,在龙凤桥大专校区因为学生使用吹风机引起女生寝室火灾,孙老师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寝室,冲进火场,救出学生,疏散下课的学生,又有序组织师生扑灭大火,那时他已古稀之年的老人,他不顾自己的安全,面对火情,在等待救火车到来前,积极主动控制火势,减少损失。辛亏是处理得当,抢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孙老师给大专部开了分析会,找出管理上的不足,也对学院的管理制度进修订,健全了学生使用电器的管理制度。校园安全,重中之重,孙老师每天检查每一个校区的重点工作。

孙老师始终把学校当家一样的爱护,把学校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在做他基本没有休息日,只要学校有突发事情发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骑着电瓶车及时赶到每个校区指导工作。

2008年,嘉兴下着有史以来最大的雪。漫天飞雪几天几夜不停歇,大雪封路了,公交停运了,学校还有着几千人的住宿生需要管理。本来,孙老师是因为第一次痛风病请假在家休息的,然而,把工作看非常重要的孙老师冒着大雪,在女儿的搀扶下一瘸一拐走到学校,忍着巨痛,组织全校教师清雪,就这样扫出一条条通道。2010年,孙老师在放学时间看教师马路站岗情况,被突然而来的电瓶车碰撞,造成左腿骨折,而撞人是一个外地打工的人,孙老师没有任何责怪,也没有追究他责任。他住院治疗,因为撞伤的位置不好,做好手术后,对身体损伤很大,恢复缓慢,造成腰部和腿部的后遗症,阴天下雨就是伤痛的发作时间。多年劳累加上新伤,他每天需要服用大量的止痛药才能缓解疼痛,这一年他失去了相濡以沫的老伴,重重的击下,孙老师不得不第二次光荣退休。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是他这一生最好的诠释。

在退休后的那段岁月里,他疾病缠身,一直在“住院—出院—再住院”的日子中度过。尽管身体痛苦,可他始终惦记学院的发展,想着学的一草一木。因为这里是他发挥余热15年的校园,这里有不可割舍的情愫就这样,他在回忆中走完他的最后时刻,安然微笑着离开人间

花甲之年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来到南湖之畔,15年里亲历学院的成长和蝶变。这一路有苦难、有挣扎,更有欣喜、有希望、有期盼,他的心中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初心,一切为了担当共产党员的责任。

核发:admin 点击数:5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