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秀水 恩情永在
曹 微
与秀水结缘
2002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那天,同学们都在谈论填报什么学校时,教室后面两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们正在向同学们介绍着秀水学院的种种情况,抱着好奇的心态,我也加入到听讲的行列,也不知怎的,一句“相信我们”,决定了我选择秀水继续读书。这两位长者就是学校里德高望重的王丽丽和朱萍老师。
2005年即将毕业实习,人还在睡梦中呢。这时,班主任何佩芳老师来寝室找我:“曹微,留在学校做老师愿意吗?下午就去院长那里面试。”半梦半醒间,来不及半点思索,我随即答道:“哦,好的,谢谢何老师!”我好像突然清醒了,铺天盖地的疑问充斥着我的大脑。“我行吗?我能面试上吗?”带着这份疑惑,我敲开了院长办公室的大门,迎面走来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这让我起伏的心平静了很多。“院长好!我是曹微,我是来面试的。”院长亲切地让我坐下,耐心地跟我介绍了学校情况。交流后,院长便说道:“明天你去航管校区,找丁老师,她会具体和你交代事宜。”我谢过院长正准备离开,院长又加了一句: “好好干,你一定行的!”院长的那句“好好干,你一定行的”,就像一针强心剂,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2005年3月,带着我的第一个机电班来到了秀水洪波校区,接待我的是张岳平和邵宗正老师,他们带着我熟悉校区,了解各项规章制度,还有朱宗林老师,他帮我安排了办公室、住宿等。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这些帮助增添了许多亲近感,让我感觉到我并不是“单兵作战”。后来,我接触到陈德麟校长,他鼓励我担任洪波校区的团委、学生会指导老师。平时他支持我的工作,帮助我一起解决困难,在他的鼓励下,那几年,我的进步非常大。
王丽丽、朱萍老师的一句“相信我们”,让我选择秀水;院长的一句“好好干,你一定行的”让我留在了秀水;陈德麟校长的一句“我帮助你”,让我在秀水扎下了根。与秀水结缘,前辈们的一句句鼓励的话,让我在秀水一呆就是20年,我将永远铭记。如今,与秀水的缘分还在继续。
在秀水成长
2005年3月开始,我在洪波校区一待就是4年。短短的四年,学校培养我从一个小班主任到团委、学生会的指导老师,同时鼓励我参加了中层干部的竞选。2009年2月,学校安排我当了大专部的政教员,转到文博路新校区工作。2010年9月,学院进行大调整,分成7个系部,我被安排到财会系做系副主任。2015年9月,被调整到信息系做系副主任。2017年9月,担任信息系系主任,工作至今。
回想这几年的成长,这一路上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来自于秀水前辈们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的今天。
2007年9月,我担任洪波校区的团委、学生会指导老师,心里满是欣喜,但是挑战也迫在眉睫。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是地方小,1000多人的活动场所只有一块篮球场,如何开展活动呢?我陷入了沉思,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德麟校长看出我的心思,第一时间找我沟通,他告诉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在他的启发和帮助下,我结合实际,采取先班级内部比赛再学校总决赛的方式,再采用分时分段模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更在陈老师的帮助下,在小小篮球场上搭台,举行了一场场文艺汇演,受到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干部。2015年9月,在陈德麟校长的鼓励下,我来到了信息系。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同事之间的磨合是个微妙复杂的过程。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转到信息系在其他老师看来,是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一切又要重新开始。但是本着对陈校长的信任,我接受了挑战。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由于全系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信息系从2015年的500多学生,发展到今天的1000余人,新增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两个新专业,建立了智能楼宇、数字媒体、软件、网络等多个实训室,并稳定和提升了教师队伍。近三年,师生获得市技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若干;获得国家级技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教科研方面,获省级项目二等奖1项,市级项目获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若干。课题立项上,有市属规划课题4项、市属微型课题2项。
2008年2月,从中专部被调整到大专部时,我的心是忐忑的。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而我作为政教员被空降到大专,也引来不少人的质疑和异样的眼光。在大专部这几年,我的成长离不开王丽丽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王丽丽老师作为老政教员,和我一起管理大专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专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基本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和安排,而大专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追求自由,抗拒管束,这些都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开始,学生不听指挥,我到处碰壁,使我一度出现逃避心理,不想面对艰苦的现实。王老师作为有着数十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一边耐心地、有条不紊地管理着学生,另一边也耐心地和我沟通分析。“学生的年纪与你相仿,你应该走进学生心里,听听她们的想法。”我按照王老师的指引,按年级、专业找了几名学生沟通,发现大专生都已成人,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有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以及在学习、生活上的帮助。是的,大专生需要我们帮助指引方向,帮助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排忧解难。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接下来的工作就顺风顺水了,我不仅和学生打成一片,和老师们也合作愉快。
和王老师的缘分还未结束,2009年9月,学校大中专大调整,以系为单位分成7个系部,我被安排到财会系做系副主任,分管政教工作。由于怀孕生子加产假,第一个学期就未能正常上班。当时,王老师无怨无悔,又帮助我政教工作,管理财会系学生的德育工作。9月是一年中最忙的时间,新生报到,衣食住行都需要王老师安排。11月,我产假归来,王老师说:“小曹,你回来了,系副主任一职归还你,我还会继续帮助你的。”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长者对小辈工作的支持和期望,体现了老一辈秀水人的无私和奉献。
我在秀水工作已有18个年头,我亲眼看到老一辈人无私地为秀水发展默默作着贡献,亲身体会到老一辈人无私地关心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今天,他们无私地退下来,把机会都留给我们年轻人,还给我们搭建了更高更大的平台。作为年轻一辈,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在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更努力地奋斗,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