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我的梦想起航地
倪洪妙
时间过得很快,我来秀水已经是第20个年头了。想着自己在秀水一路走来,回忆就像放电影,怀旧的气息伴随着镜头慢慢呈现,不禁感叹:岁月如梭,时光如歌。
踏上求学之路
1997年9月,我带着跳出农门的自豪,带着爸爸妈妈和至亲的祝福,来到了97机电班这个大家庭,开始了在嘉兴秀水的求学之路。当时,97机电班是秀水创办理工教育的第一个机电班级。
报到那天,是我姑父送我来的,报名点设在劳务大楼。在报到的教室里,我看到了贴在黑板的名单,我的学号是19号。意外的是,班主任还任命我为宣传委员,当起了班干部。姑父带我办完一切入学手续后就回去了,于是我就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在“空中楼阁”里
那时我们班有47人,女生9人,男生38人。我们的班主任是陈德麟老师,现任嘉兴秀水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副校长。读书的教室是在劳务大楼的五楼,住校男生晚上住劳务大楼那边的七楼宿舍,女生则住在洪波路校区宿舍,她们晚自习留在洪波校区,插班在96建筑装潢班参加晚自习,男生则是在劳务大楼的教室晚自习。陈老师既是我们的班主任、任课老师、政教老师,也是劳务大楼男生的宿舍管理员。
他平常清晨起床先到七楼学生宿舍催起床,六点半带学生下楼整队,在马路上晨跑。行人常常停下脚步,观看这难得一见的清晨马路晨跑景观。中午陈老师给我们联系在最低层与楼梯平台的饭店,采用临时发饭菜的形式提供中餐。陈老师格外关注用餐情况,经常下来查看我们吃得好不好。晚上,陈老师还要负责晚自习值班,晚间10点钟又要到学生宿舍探视,查看男生的就寝情况。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陈老师在劳务大楼办公期间很辛苦,半个月才下楼来买点东西。尽管他一人身兼多职,但仍精神饱满,忙得不亦乐乎,执着地坚持着挚爱的教育事业。
洪波学习受磨炼
我们在劳务大楼大概学习了一个多月。经过学区调整,学校把我们全班都调回了洪波校区。
97机电班开设的专业课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和电力拖动,这些专业课都是由陈老师负责上的。作为船舶自动化高级工程师的陈老师对我们要求甚严,特别是机械制图课。我们从劳务大楼到洪波校区,每周都要完成两个大作业,就是要完成两幅制图作业。来不及完成时,我们就会主动留下来做,或者是返校那天提早到校继续做,这可以反映出我们97机电班的学风。
陈老师工作量大,要上课要备课要改作业,其强度不言而喻。但是,他的睡眠时间却少得可怜,几乎没有空余时间让自己休整。劳累、操心使得他大量脱发,体重大大减轻。我们都看在眼里,暗自给自己鼓劲,一定要拿优异的成绩来回报陈老师。
受益素质教育
我身为97机电班的一员,一直觉得很庆幸。我们97机电班是一个能独立自主管理的班级,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本着在活动中成长、全面提高素质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班干部各尽其责,同学们团结一致,将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班会课是我们班的一大特色,班会课上陈老师要求我们全员参与。第一堂班会课内容就是自我介绍,每个人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与学习打算。刚开始大家都很胆怯,但是多上台几次后我们的演讲能力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一点在我们后来一起去深圳就业的培训班上,就体现得更充分,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97机电班的同学上台演讲能力普遍比别班同学强,所以培训班主任卜老师就说:“这跟陈老师平常给你们的练习是分不开的。”
吴询杰老师是一位和善、爱好广泛、知识丰富的大学政治老师。他不但给我们上了政治课,也给我们讲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学说。他的两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一句是“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另一句是“量变可以形成质变”。吴老师上课有创新,比如,首先抛出一个观点,再把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最后由他对我们的辩论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的演讲能力又提升了很多。他还帮我们改进班会课的形式和内容。
自力更生
97机电班无论是班风还是学风都是很不错的,但陈老师对我们仍是严格要求。他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所以从第二学期开始,专业课学习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实训与参观。当时学校没有实训室,可是机电专业需要开设实训课,陈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嘉兴技校。商量之后,学校安排我们周六到技工学校开展实训电工操作。
后来,学校考虑到安全因素,就自主筹备设备,在自己学校开展实训课。我们自力更生筹备电工实训室后,又筹备了钳工实训室,97机电班开设了独特的实训课程。实训课采用方式:学生自己购买实训工具,再交一部分费用购买实训材料,以极其节俭的作风来实施我们的实训课程。其中,陈义承教授和徐维玲高级工程师为筹备钳工实训室、开展技能等级考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机电专业的发展还得到了樊强松、陆荣生、余加其等外聘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渊博知识和育人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一辈认真学习。
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1998年元旦搞活动,班委商量后决定自编舞蹈,由8个男生与8个女生合跳。虽然想法丰满,但是实际排练却是骨感的。首先大家都十分腼腆,觉得男生与女生合跳很不好意思,放不开手脚来。其次,我们到真的要表达出来的时候,发现动作太少了。后来,在姜老师的帮助下请来了舞蹈老师教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师生情怀。舞蹈老师来了以后,引导我们克服男女生合作的尴尬,指导我们丰富了动作与表情。经过努力练习,舞蹈质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参加了嘉兴技校在勤俭路人民戏院举办的联谊会,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接着我们又参加了秀水经济信息专修学院成立的汇报演出,站上了中山影城的大舞台。
1997年国庆节前夕,全班组织去了南湖革命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革命史教育。1998年春天,我们班组织去苏州乐园活动。我清楚地记得,那天陈老师给我们住校的女生准备了美味的便当。当我们在苏州乐园里快乐游玩的时候,唯独他一人在原地等待我们。那年清明节前夕,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大家统一着装,每个同学身着一色的西装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在班长和团支书的带领下,给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和自制的白色小花。当时,嘉兴日报还作了报道。扫完墓后还去了同学周建华家野炊,每个同学都是兴致勃勃的,因为技术不过硬及地面潮湿,我们烧出了一锅不能吃的夹生饭。还是周妈妈和周爸爸为我们买面包来充饥的,让我们感受到父母辈的温馨关爱。总之各类文娱、德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许多活动至今记忆犹新。
职业生涯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陈老师深知这个道理,在一年专业课学习结束,要放暑假的时候。他又千方百计联系到了嘉兴冶金厂,安排我们在放假前进厂参加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我们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全班同学十分投入。大家都想看看城市跟农村不一样的工作环境,更想知道城里人是怎样工作的。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浩浩荡荡地去冶金厂实习了,开始了我们既紧张又愉快的为期两周的暑期专业实践生活。
负责我们暑期专业实践的是钳工教师余加其,他是从冶金技校聘来的高级机修钳工专业老师。余老师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他不但拥有扎实、过硬的操作技术,而且学生工作也做得非常细致。他每天都会在分布有学生的车间巡视,了解学生的安全及实习情况,并且每天都要批阅我们的实习日记。余老师也是一名十足的京剧票友,他是江南京剧社的社长,也是嘉兴市秋韵剧社的副社长。他爱唱京剧,曾带队到我们班参加新年晚会,他们演唱的《沙家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
我们在余老师的安排下分到不同的车间。我那时被分在动力车间,那里有刨床、铣床、车床等设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师傅,我的师傅是负责做铣床的,是一个女师傅。她也是一个很认真敬业的员工,每次接到任务后都会认真去做。她打样成功后,在加工间隙会教我这些工件的加工方法。教完以后,她还会要我自己在设备上加工出成品来。有一次,我不小心加工出了一个废件,生怕会扣师傅的钱,可是她并没有责怪我。有一次,我的眼睛进了铁屑,师傅就第一时间带我去医务室找医生治疗。
通过冶金厂的暑期专业实践,我收获的不仅是逐渐巩固的知识,还有珍贵的师徒情缘。那种情缘很深,我跟我的师傅,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是每次见面时我们还是那样亲热。我跟我的钳工老师余老师亦是如此。
97机电班在我眼里是一个很神奇的班级,因为我们很团结、淳朴,我们能迎难而上。1998年5月左右,我们班又联系去了王店的嘉西贝拉参观,当时觉得这个厂真好,公司大而且工资高,还有班车接送。接着还参观了洪波路上的嘉控厂,城南路上的电机厂,一次次的参观、实训,都给我们的专业学习注入了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就业观。
97机电班在我眼里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班级,班级活动总是不间断。在结束了冶金厂两周的暑期专业实践后,陈老师组织开展了一次“思想劳动双丰收”的汇报演出会,由我担任主持。同学们根据在实践中所参加的工种,自编歌曲、小品、相声,尽情表达。我还记得同学施炳华表演磨钻头,搞得我们全班捧腹大笑。
深圳的读书就业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1999年5月省劳动厅驻深圳办事处的负责人张主任,带着深圳赛格日立的人事处主管来我校招工,我们班上共有10名同学面试合格,10名同学分别是:沈学锋、陈晓峰、钱林、谢云军、马永丰、王斌华、汝海兴、李琰华、吴美芳、倪洪妙。当时真是觉得又惊又喜,惊的是深圳好远,被骗了怎么办?喜的是深圳公司的工资在当时还算高的。学校考虑到了家长、学生的顾虑,决定由陈善院长亲自带队送我们过去,在安顿好了我们之后,她才返回嘉兴。从我们在深圳赛格日立正式培训的那天起,秀水为学生在赛格日立(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一条新的就业道路,我们的就业、人生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学校对我们的就业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在深圳工作期间,陈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他会不定时地打电话来询问,了解我的学习与工作情况,总是在嘉兴给我加油鼓劲。陈善院长更是对我们关怀备至,还特地到深圳来看望我们。在当时,对于我们这些离家的孩子,那真得是感觉好温馨,好亲切。
在深圳期间,我在学习上完成了专科,工作上得到了提升,从一个制造部的操作工被提拔到设备部担任设备文书管理与采购一职。这期间我成长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朋友、长辈的帮助。最大的收获就是当我觉得最难的时候,我没有放弃学习。在设备管理岗位上我不但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业务处理技能。这一点我非常感谢我的寝室管理员胡姐与我的主管上司朱鲜明先生,是他们给了我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一转眼在深圳工作五年多了,我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主管把我介绍到了北京他朋友的一家公司。人有时就是这样,经历也是一种财富,当你觉得你最累的时候就是你在成长的时候。
报答母校培育之恩
几经转辗,在大城市的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我积累了生产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我的职业自信感。后来在父母的要求下,我回到了嘉兴,缘份让我再次回到了母校。在领导的关怀和栽培下,我成为了一名中职教师,我以自己成长的经历和感受,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教育工作中去,回报秀水对我的栽培之恩。
回母校后,我在机电系跟陈德贤老师学数控,后来学校买了线切割机床,就又跟着北京厂家的师傅学线切割,再到后来参加技能大赛团队并负责工量具采购工作。
采购工作让我明白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记得有一次,我们参加的比赛项目中有一项需用铣床来加工内螺纹的工件,但是我们当时都不知道要用什么刀具。打电话问供应商他们也不知道,问兄弟学校,出于竞争对手的立场,对方也不明说。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打电话给一位展会上接触到的供应商,是他给了我答案,说只要用内螺纹车刀来加工就可以了。后来,我一直与兄弟学校、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信息沟通,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服务教育教学。
2008年,我校王炳乾同学(现任机电系实训副主任)参加省赛,我与丽水的一个副校长住一个寝室。她问我你们这次比赛买刀具用了多少钱,我很自信地跟她说,我们这次刀具升级了,买了进口的刀片,花了两万多呢。她很惊讶,怎么这么少,他们花了十几万,而且她说刀具到位时间比较紧,担心会影响选手发挥。我想,我们是民办学校,钱自然需要省着花。王炳乾以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进入“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国赛上,秀水学院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参赛,获得了银牌。在机电系工作,我虚心努力,尽心尽职,积极为竞赛选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此我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
2009年9月,工作方向有所调整,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的教学工作。2010年9月,因为要考教师资格证的缘故,我转到了信息系。
在信息系,我很感谢系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在他们的鼓励与帮助下,我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也取得了《计算机基础》的教师资格证,现已取得了中级职称。
从二十年前跨入秀水97机电班,我在秀水一路成长,取得了本科文凭,取得了教师资格证,评上了中级职职、市属优秀班主任、优秀领队(1998年带队参加全国数控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我要衷心感谢班主任陈德麟老师,感谢陈善院长,感谢各级领导们,感谢我的伙伴们,是你们给了我新的知识、新的机遇,让我迎风而上、知难而进。我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不断发扬秀水精神,为了秀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